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

《阿凡達》易地而處的震撼力


電影的宣傳以特技招徠,然而《阿凡達》是少數能夠達到“more than meets the eye”要求的警世特技科幻片。電影中的3D立體特技效學固然是一絕,然而故事的主題信息震撼力更大。 “AVATAR”意指「化身」,而電影借化身講述了一個易地而處的故事,自身反省了人類盲目追求科技、發展的迷失及自以為是,另一方面又指向另一條人類可行的道路,也就是與自然環境合一,追求精神文明的生活。
導演及編劇集一身的James Cameron,將人類的科技網略與潘朵拉星人的自然網絡作出比較。透過對比,電影令我反思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甚麼?人類擁有比潘朵拉星人先進的科技及軍備,又為他們修橋補路,目的在於野心商家看準了星球上的能量資源(就像香港為了經濟效益興建鐵路而犧牲了菜園村居民的家園)。然而潘朵拉星人並不認為科技能為他們帶來進步,相反,更會入侵並摧毀他們的精神文明。在森林過著原始生活,潘朵拉星人的精神文明建基於信仰及自身的感應發展,在弱肉強食的世界,令他們的身體及反應,比起人類的更矯健敏捷。
在最後一場大戰役中,人類的科技軍備並沒有為他們帶來勝利,反而自食其果,敗節而回,直指「人類向大自然宣戰是自取滅亡」的現實情況。電影中有很多細節位及對白,都會令看得投入而自省的觀眾覺得么心么肺。
James Cameron花了十多年時間,以特技娛樂吸引觀眾入場,語重心長地向我們發出重視環保的重要信息,可謂用心良苦。我一邊看,一邊為著想要電影中那些機械人及纖薄電腦的未來gadgets而感到愧疚,人類是否已經到了一個不能自救的地步?No fate but just what we make,大概是James Cameron從《未來戰士》到《阿凡達》一直沒有放棄過的想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