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

《我為貓狂》家家有頭窩心的貓

《我為貓狂》
家家有頭窩心的貓

看香港舞台最佳女演員黃詠詩的獨腳戲《我為貓狂》之前,已經知道阿詩這次是向難度挑戰。自編自演焦點盡在一人身上的獨腳戲固然是難度之一,也別看輕「愛貓」這個題材,有吸引力,又有selling point,好似好易寫,其實比起寫來來去去、戰爭完又和平的兩性故事更難搞。
家有愛貓的,總是會比較自家貓與別家貓,想知得更多關於其他貓的生活習性點滴,十個疑惑九個問,關心的是貓本身,主人的感受往往只是配菜。即使無養貓的,卻總是對養貓的「同居」生活(正確一點應該是異種同居)有不少憧憬,所以無論有無養貓,《我為貓狂》這個題已經吸引亮耳,先聲奪人。

愈吸引,愈想得美,期望(要求)亦更高,加上漫畫《What’s Michael》、動畫《貓之報恩》、日本一眾貓狗催淚電影珠玉在前,要寫一個更感動、更有共鳴、無論是養貓人還是無養貓人都滿意的劇本,就像徒手執貓屎一樣,除了需要勇氣,與貓兒間多年來建立起的親密感情才是精髓所在。

養貓人都有自己與愛貓的故事,無論別家的人貓故事如何窩心,總不及自己與那些「BB」、「小豹」、「仔仔」、「Baby」的經歷窩心,甚至乎來一招忽然上身,將自己與愛貓代入種種在劇情中發生的情況,劇本中的小貓,彷彿是自己那頭正在家中沙發上睡著的寶貝,要笑要喊,滴下來的口水和眼淚,大概都是歸於那頭甚至真身不在現場的貓主角。至於關於人那部分的故事,我之前說過,都是調味或配菜,令這一頓飯豐富一點而已。

這可是我看日本片《老友狗狗》所親身經歷的,(其實《老友狗狗》與《我為貓狂》在結構及形式上多少有點類似,都包含了過場式的養貓趣事、人貓生活的創作故事及在尾聲時加插一場「貓兒心聲」的默片)每次看到《老友狗狗》最後那段講述家犬由成長至去世的默片時,眼淚總是不其然不停流下來,尤其是下半段愛犬回顧一生給主人的信那一段,更是萬試萬靈的催淚彈。流淚的原因很簡單:怕與愛貓別離的那天終要來臨,大概在那天,我會很傷心。看!我又不其然將愛貓與自己投入別人的故事了,這大概是愛貓愛狗人最正常不過的感情投射!

看《我為貓狂》之前,期待這是一齣以貓事為主的演出,就像阿詩首部獨腳戲《破地獄與白菊花》,以第一身演出自己的經歷。然而兩小時的《我為貓狂》比我想像的期待的還要豐富。

《我為貓狂》的養貓趣事是有趣的,尤其是阿詩那招牌黑色幽默的punch line,笑唔出就奇。訪問靚仔獸醫、梁祖堯、照顧病貓好心人,一問一答有深情有驚喜;深宵訪問(猶如露宿者的)街貓的錄像過場,更是神來之筆。

至於鍾淑慧與恐怖姨姨的兩個獨居女人故事,道盡了獨居女人的寂寞、渴望、無奈及....那不修篇幅的自在與快樂。

我不甚瞭解的是以周慧敏作為養貓女人icon的目的,「沒有嫁給王子,卻嫁了給才子」的論述,是周公主寄情於愛貓的原因?還是暗示愛貓的女人都寂寞?還是我想得太多?我睇22/11下午場,全場一半有養貓一半無,笑聲掌聲依然不絕,兩小時獨腳戲無冷場。唯一要求:下次rerun,可否加多幾則貓趣事棟篤笑?